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10月29日路透社報導稱,不少台灣年輕人認為大陸憑藉經濟力就可摧毀台灣,兩岸根本不需要作戰,甚至還有人直言,「入伍當兵根本就只是『浪費時間』。」報導稱,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的台灣大學國際學院教授司徒文談到,「這件事引發一個攸關國家士氣的問題,要是有一天兩岸真的發生衝突,人們會怎麼做?」在兩岸緊張的情況下,台灣年輕人擔心打不贏,因而不願意當兵,毋寧是再正常不過的。與此相對,如果不可能打仗,或者只是輕鬆的打別人,從軍的工作選擇就輕易許多了。台灣如此,美國亦然。根據美國《軍事時報》10月16日報導,「目前近一半美軍官兵擔心美國將很快陷入一場大戰」,「特別是對俄羅斯和中國的焦慮不斷增加」,因此也已使得一些官兵不願意繼續服役。這個報導有值得警惕的地方:高達七成的官兵很擔心中俄的威脅,約有46%的美國軍人相信「美國將在明年陷入新的大規模衝突」,比起去年9月類似調查的5%高出甚多。但是官兵們也認為「美國政府四處挑釁」才是禍首,於是有的官兵「把希望寄托在中俄身上」,「認為中國或俄羅斯不會像美國那樣想打仗,這或許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沒有人想打勢均力敵的戰爭」(No one is seeking the peer-on-peer war”)。這個新聞提醒人們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倘若戰爭得冒著很高的生命危險,就不是軍人的優先選項。這個新聞還提醒人們面對一個再清楚不過的現實:中國與俄國是美國的「同儕」,不是那些待宰羔羊。數十年來,美國的戰爭都只是與中小國家進行,甚至只是「治安戰」,從來沒有與另一個超級大國正面對決;事實上,美國並未認真準備了與另一個超級大國的戰爭,軍人也不想為此犧牲生命。正是在這個意涵上,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金萊爾(Lyle J. Goldstein)教授8月7日在《國家利益》發表的〈美國對對台灣保持現實感〉一文,所指出的「美中衝突可能導致數十萬美軍的死亡」,「美國很難取勝」,並稱無論美中是否最終走向衝突,「台灣不能是美國『劃紅線』的地方」,才具有真切的意義。展望未來,只要中俄兩國展現出足夠的實力,大概這些強權之間也會如過去數十年一樣,不會真的打起來,最多就是代理人戰爭與冷戰而已。有一則新聞我們多數人可能忽略的新聞,可以讓我們對此更有體會。也是在10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的中美英法俄五大常任理事國,竟然「發表聯合聲明,反對《禁止核武器條約》,表示不會簽署該條約。」聲明指出,「我們宣佈,不接受《禁止核武器條約》。我們堅定認為,實現無核世界的最佳辦法是採取階段性進程,並考慮到國際安全領域的局勢。這種行之有效的核裁軍辦法已帶來切實成果,令全球核武庫大幅削減。」並稱《禁止核武器條約》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有衝突。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我們」的這五大常任理事國,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甚至印度也尚未具有此一身分;也因此在反對《禁止核武器條約》上,「我們」這「五常」也擁有一致的利益。現在人們很擔心中國與美國走向衝突,不過我們卻可以在這樣的一個議題上,發現這兩大國態度一致。其實競爭對立的大國之間,往往只是利益分配的角力,「我為刀俎,人為魚肉」。過往美國與蘇聯的冷戰,其實方便了兩國各自掌控自己的扈從國;冷戰結束後,雖然美國貴為唯一超強,但扈從國們的自主性也擴大了。發展到現在,如果美中之間只是像現在這樣的「冷和平」競爭,沒有發展為「冷戰」,歐、日、印度、巴西等其他大國其實可以兩頭取利,自主空間還會更大,難怪美國現在急需將中國塑造為「西方」的共同敵人。不過美國要這些其實算不上列強了的「大國」跟著搞「冷戰」,要他們在此天賜良機放棄自主,而重新任美國宰制掌控,恐怕是有點太想當然爾了。現在是誰有求於誰?歐洲、日本真的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嗎?如果這些國家都對所謂的「新冷戰」冷眼旁觀,美中之間真能出現如何的對立?他們注定只能當被宰割的魚肉?或者,他們會希望也成為分肉者的角色?無論如何,大國是分肉者,與被切的魚肉完全不同。或許就像柯文哲直率說的,我們台灣只是貨架上的魚肉。而若想要擺脫這個角色,其實也只有一個出路而已。 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ngong225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